2023年,我的旅行起点 - 2023年的我漫步在世界边缘

关于我 #最后的大学生涯 #旅行见闻 #跨国冒险 #生活转变 #成长故事 #探索未知 #回忆录 #文化体验 #自然之美 #城市漫步 #历史沉淀 #户外探险 #山川露营 #人生第一次 #世界遗产 #美食体验 #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毕业倒计时 #从武汉到深圳 #安徽黄山 #歙县古城探秘 #丽江古城之旅 #江西武功山探险 #香港麦理浩径 #澳门巴黎人游历 #川西雪山震撼 #马来西亚独旅 #新加坡探索 不知不觉间,这一年悄然流逝,时间仿佛在指尖间轻轻滑过,我也迎来了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就在刚刚,我还仿佛站在武汉江汉路的大钟下漫步,感受着城市的脉动与历史的沉淀。转眼之间,我已经来到了深圳,这座我生活了大半年的城市。一切变化都显得如此迅速,却又自然而然,生活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不同的节奏和氛围。 旅行已然成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这一年,去过无数个地方,去过安徽黄山,还去过周边的歙县古城和丽江古城。第一次重装去江西武功山;第一次去绝美的香港麦理浩径,也在香港尝试了第一次绝好的露营体验;第一次去繁华的澳门,看了看澳门巴黎人。第一次去梦想中的川西,看到了让我震撼,触我心弦的雪山。也在第一次一个人出国马来西亚,一个人去新加坡 …. ,这篇博客来记录和回顾这一年来的经历,所见,所想 ~ 去年三月,第一个和室友 刘洋 ,鼓起勇气迈出大学的第一站, 黄山 。 人生第一次爬山 | 黄山 黄山旅程 ~ #第一次爬山是什么感受 #黄山 #古城 黄山有多美? 印象中记不清了,大脑中的杏仁核还是触发海马体进行了记忆检索,触动到了那天晚上登高,抬头望月,满眼云海的景象,平静的夜晚同时自己的荷尔蒙飙升到两百。这是我第一次抱着非常非常节省的心态去的旅行,黄山下有缆车,可以直达迎客松,但是我当时想着省钱就没上了,我觉得这是第一次的经验缺乏的不足。前期不断地爬山爬山 … ,心想,不愧是五大名山,这么难爬,这辈子第一次爬这么高的山,实际上让我觉得艰难的是。每爬山去一座山,后面依旧有一座佁然不动的大山阻在你前方,仿佛一颗千斤重的石锤压在你的内心,压得呼吸混乱,心乱如麻。 我们的冒险之旅从下午开始,直至晚上六点才踏上攀登的征途。沿途我们努力攀爬,终于在黄昏时分隐约见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云海,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近距离观赏如此绝美的景象。到达山顶时,索道已经停止运营,让我们在凉爽的山风中驻足片刻,然后开始了夜间的下山之旅。不同于白天的紧张气氛,夜晚的山路带来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体验,下山后我们赶紧找一家酒店就住下了 ~ 晚上还在计划第二天继续完成第一天没有爬完的任务 ~ 但是第二条腿好疼,选择换一个地点旅游 。 随后我们前往黄山周边的小镇继续我们的冒险。比如,宏村或西递,这些小镇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充满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而闻名。恰逢阴天,小镇的氛围显得尤为迷人,雨后的青石板路,古老的徽派建筑,以及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拍照时更是别具一格,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和艺术感。 感触 在这次旅行中,我认识到了自己准备不足的问题。我发现自己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查找攻略上,这不仅耗时而且效率低下。我深刻意识到,未来的旅行中必须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和攻略,避免盲目行动。然而,尽管准备不足,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见到了父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勇敢地登山,也看到了年长的叔叔坚持不懈地一步步往上爬。虽然我不清楚他们背后的故事,但这些经历激励了我,让我更加珍惜旅行中的每一次遭遇。当我第一次目睹云海的壮观景象时,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在下山的路上,夜晚的月光与宁静的环境相结合,呈现出一种难以捉摸的美,是我此前未曾体验过的意境。 第一次踏足江南小镇,那里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街道美丽异常,小桥流水人家,恰如其分地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古朴风情。这不仅是一次对身体的锻炼,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攀登高山,俯瞰云海,仰视密集或稀疏的村落,这些体验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和生活的多样性。 回顾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或许是平平淡淡也好,艰难险阻,枯燥乏味,还是万紫千红也罢,总归是自己踏踏实实走过来的,总归是自己一步步感受和思考过来的。 来来往往的爬山者很多,人们为了不同的追求而爬山,或锻炼,或释压,或赏玩,都无所谓,重点是你去做了,他去做了,我们去做了。 于是,黄山教会了我第一课:勇敢迈出第一步,不要恐惧陌生感,勇敢出去看看 ! 社交链接 微博链接 人生第一次重装徒步徒步 | 武功山 #一个人重装徒步是什么感受 #第一次看到云海 #武功山的日出好靓...

March 3, 2024 · 2 分钟 · 364 字 · 熊鑫伟,我

回顾与前瞻:我的2023年度总结报告

我的 2023 年度总结 2023 很快就要过去了,转眼间大学生活只剩下最后半年了,我一个朋友说过,工作的越久越是觉得:*可怕的不是你失去了工作的激情,而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一年经历了很多,接触了很多人,遇到过很多事情,慢慢的对自己的三观有种雏形。很喜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从中找到自己的状态。我喜欢挑战,无论是工作还是业余爱好(爬山,骑车 …)我似乎已经成功地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前四个级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我目前所处的阶段很可能是自我实现需求。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马斯洛的理论是分层的,但实际上人的需求可能不会那么线性或固定。例如,即使一个人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阶段,他们仍可能在不同时间遇到其他层次的需求。例如,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工作或遭遇经济困难,他们可能会重新关注安全需求,比如财务安全和稳定。同样,如果一个人经历了亲密关系的结束或社交网络的变化,他们可能会重新感受到对社交需求的渴望。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像是在生病或饥饿时,我们的注意力可能会暂时从更高层次的需求,如自我实现,转移到生理需求上。 我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人们可能在不同时间点上侧重于不同的需求层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个人发展上有所倒退。相反,这是一个自然的、动态的过程,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面对挑战和变化时,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需求焦点,是适应和个人成长的一部分。所以,顺其自然,把握节奏,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是我的成长生存名言。 户外很大一个程度上,放松了我的思想,让我能站在一个局外的角度看待整个棋局。纵穿整个成长的周期,我们就像是深处在一个棋局上,每一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但却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今年有一种冲劲,很讨厌温水煮青蛙的生活,以及安于现状的人生,偶尔出现一点点的 idea,或者是灵光一闪,偶然间有一个冲动想自己创业做下去。这些想法也被我一点点的记录在本子上,我总觉得以后可能有机会会翻起,那时候会孤注一掷的去做。处在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求的层级上,渴望做出自己的事业。事业和工作,事业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而工作指在长时间内做着重复的一系列动作或事情。很明显,我们都知道,如果人生是一个游戏,那么后者的角色就是一个 NPC,做的永远都是重复,没有任何价值的增效的工作,不利于个人成长,对社会的进步也是微乎其微。做事业和做生意也是有所区别的,生意是以短期赚钱为导向,事业是以人生高度为导向。 在重庆游玩的时候,也是和一个非常厉害的创业前辈交流过(经历和认知,文化水平卓越),明白了,对于以赚钱为驱动,那么就是在做生意;如果是以梦想,热爱,坚持为驱动,那么就是真正的做事业,赚钱,只是这个过程中的水到渠成。作为一个螺丝钉,在一线上工作,尽管象棋中的兵看似不起眼,但它们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在创业中,前线员工(开发、测试、运维)和日常运营团队就像这些兵,他们执行日常任务,是企业运行的基石。但是,如果只是做士兵,那么当然可以安于现状,但是,如果你期望做出自己的事业来,那么当然是不够的,只专注于日常的业务操作而没有更广阔的视野,可能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会。你还需要跳跃出你的思维和格局,要结合象的远见、马的创新思维和车的执行力。这意味着你需要能够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象)、灵活地应对突发情况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马),以及直接推动业务前进(车)。甚至是要有战略性思维,如果是作为企业的战略领导者,类似于象棋中的国王。具备全局视角,设定公司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方向。虽然国王在棋盘上的移动有限,但却是游戏的核心。同样,作为创业者,我们可能不会直接参与每一个细节,但是,作为决策者的的决策和愿景对公司至关重要。从此,无论是工作中还是项目中,我常常是将自己带入到棋盘中的各个角色,去认真感受棋局以及每个角色的变化。 在职业生涯中,遇到面试官反问的环节,我比较喜欢询问的几句话: 在您看来,员工为什么选择留在这家公司?他们对工作最热情的方面是什么? 您为什么要选择这家公司,您个人在这里工作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您认为同事们最看重公司的哪些方面? 您能描述一下这里的工作环境吗?员工通常是怎样描述他们在这里的工作体验的? 您作为老板,能告诉我您的创业经历吗,为什么要选择创业,创业意味着什么? 您能分享一下公司领导的领导风格吗?他们是如何激励团队和推动创新的? 这些问题潜在的可以帮助你了解员工和老板的工作状态,思想。 在中国传统教育框架体系中,成功的定义是,拥有自己的事业。当然在课本上也并非如此,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总之,我们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在简易的成功学中,成功的定义是:*天赋,努力和运气* 。用我们平常 code 的思维理解,三者中或只有 努力 是可以读写操作的,而天赋和运气都是可读的,但并不能写操作。所以,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的人来说,都是 “尽人事,听天命” 的状态。记得有首励志的歌这么说的:你尽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 。 于是,这就是今年形成的思想,勇敢的去做,不要怕失去,努力也是一种投资,就像二级市场的 K 线图一样,有涨有跌。拿三种曲线举例,第一条曲线前期曲曲折折,突然在一个转折点扶摇而上,直冲云霄;第二条曲线前期曲曲折折,后期也是曲曲折折,不上不下;第三条曲线前期也是曲曲折折,突然一个转折点暴跌,坠入低谷;我们大部分人都渴望走第一条曲线的道路,但是,前期的曲曲折折,是否会迎来某一个转折点,没有人知道。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停滞不前,甚至是跌宕起伏,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稳定可以是成长和自我反思的机会,也可能是积蓄能量、准备下一次跳跃的阶段。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惧怕失去,将努力视为一种投资,是通向成长和成功的关键。生活和职业道路有其起伏,这些在儒家思想中可见,对待得与失、荣与辱、成与败等等,乃至人生的吉凶祸福,人们应注重“求诸己”,不假外力,更不应怨天尤人。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这些起伏,以及我们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接下来以下面的几个议题快速的对自己做年度总结: 首先,专业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我的专业名片,github 地址 Github 的贡献的小绿点: 我的 gihtub 2023 徽章: 一、开源项目贡献 以 github 代表为例,今年的 ossinsight 表现: 项目参与: 2023 年主要参与的开源项目: openim, 参加了阿里的开源项目 sealer,网易的 gitops 项目 horizon,贡献了 kubernetes 项目、k8sgpt。提出了基于 AI和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客服 openkf …… 技术成长:...

December 31, 2023 · 2 分钟 · 263 字 · 熊鑫伟,我

心流状态的魔力:专注与幸福感提升指南

同之前写的 GTD 和 四象限法则实践 说的那样,我比较缺少一种专注度,以及效率。想起来最开始有过进入心流状态的体验,那就是在打游戏的时候,或者看小说的时候一旦沉迷在游戏或者小说中,那么就会进入到心流的状态,会忘记时间。 如果你曾经如此专注于一项任务,以至于忘记了时间,那么你就经历了心流。但是处于心流状态不仅仅是让一天过得更快。它对你的生活、健康、生产力和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 要理解是什么让心流状态如此神奇,你需要理解它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了解更多关于心流背后的科学以及如何忘乎所以。 定义 心流理论(英语:Flow),亦译神驰、沉浸,是1975年由奇克森特米哈伊·米哈伊所提出的心理学概念。其描述人类一种完全沉浸(专注)和完全投入于活动本身的心智状态的振奋状态。在适当的条件下,心流状态可以变成催眠或欣喜若狂的恍惚状态。一些科学家已将心流本身理解为一种恍惚。 触发心流 明白了心流是如何产生的,有助于我们进入到心流状态。 米哈里·契克森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点: 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注意力投入在当前活动 动作与意识的合并 反省自我意识的丧失 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我们对环境与动作有主控感–挑战与技能之间达成平衡 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以上项目不必同时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产生。但米哈里·契克森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个个体都能达到心流的状态。这种工作群体的特点包括了: 创意的空间排列 游戏场的设计 平行而有组织的聚焦 目标群组聚焦 现存某项工作的改善(原型化) 以视觉化增进效能 参与者的差别是随机的 在心流中,你会觉得你可以永远做你正在做的事情。没有一种体验会导致心流。它可能发生在你阅读、写作、绘画、跑步或园艺时。 虽然没有一个活动能保证创造心流,但人们经历的心流状态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并非所有这些都总是存在的。但是,存在的因素越多,你就越有可能体验到心流。 心流状态的特征 当人们处于心流状态,可能会出现四个特征: 自动运转:事情做起来顺手不需多加思考,身体自动发挥。 时间流逝:处于心流状态中,不会在意时间的流逝,直到回到正常状态后,才会注意到已经过了多长时间。 不觉他物:专注投入事物之中,导致不易察觉像是饥饿、手机震动等感觉与刺激。 感到愉悦:在事情完成后,感受到愉悦、满足、成就感等正向情绪。 心流状态是一种被一项有趣的任务所吸引的体验,你的注意力完全被它吸引住了,你通常会失去时间感、自我意识以及任何与手头任务无关的东西。 心流状态的十大特征 注意焦点(Attentional focus) 在心流中,无论你在做什么,你都会全神贯注。你没有在想别的事情。必须有人工作来吸引你的注意力,或者打断你手头的工作。 挑战(Challenge) 活动必须有适当的难度。太简单了,而且不够吸引人。太有挑战性了,你根本无法进入。 目标导向(Goal-oriented) 要激发心流,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指向性,不一定要宏大–你可以玩电子游戏或给图片上色。但是为了引导你的注意力,你必须有一些东西来引导你的注意力。 反馈(Feedback) 在活动中有能量的交换。有没有花几个小时在电脑或手机上玩那些益智游戏?他们全神贯注是因为他们能给你给予即时的反馈。你赢了一场比赛,完成了一关,或者赢得了一颗星星–这会让你继续玩下去,因为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 个人控制(Personal control) 如果你觉得活动或情况超出了你的控制,你将很难进入心流状态。作为一个旁观者,很难拥有心流状态所特有的精神专注和参与感。 永恒(Timelessness)...

February 13, 2024 · 1 分钟 · 127 字 · 熊鑫伟,我

GTD与四象限法则实践

GTD 和 四象限法则实践 过年的时间,有很多时候都在思考,一年的成长中,除去很多的优点,还发现了很多的缺点,其中总结缺点有下面的一些: 不会主动的去思考所做事情的优先级 自己更擅长主动解决事情 不够专注去完成某一个TODO 每次当我回顾自己所做的事情时,虽然数量众多,但总感觉缺少清晰的判断和深思熟虑。有时候,我可能会因为某个任务在那一刻看起来很重要,或者出于条件反射而去做,而没有真正地评估其优先级或重要性。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也让我错过了深入思考和策划的机会,这是我在未来一年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甚至是 GTD。若你是效率控,必定久仰GTD大名,它算的上时间管理界的逼格代表。但是复杂难懂,不好上手。 这篇文章,我将会从之前学过的 GTD 知识,以及自己的部分实践和思考,总结出来的 GTD 模式,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以及四象限。 GTD 是什么 既然想用GTD,那得知道它有何用。时间管理、提高效率,一提GTD就这两词。显然,这两词太抽象。多数人认为,GTD能充分利用一天时间做更多事,部分人认为GTD能治疗拖延症,更有人把GTD作为提醒器,对抗遗忘。 这些确为GTD所及之事,但非核心卖点。Kindle能压泡面,但便携阅读和护眼才是它的核心卖点。用就要用它的核心卖点,否则会显得本末倒置。没有人为了压泡面买Kindle,不是吗? GTD的核心卖点是节省脑力。有些人事多人忙,一天还没过完,精力已耗竭,打不起精神完成更多工作。David Allen 认为用大脑来记忆是浪费,完全可用第三方纸笔或软件等代替,待需处理此事之时,再进入大脑,而非一直盘踞在脑海中。心无旁骛能提高当下效率,还可节省精力,应付更多工作。 由此可见,GTD的前提是“你很忙”。假如你不忙,只是时间利用率不高,爱拖延,爱磨蹭,GTD不是不能用,但也要明白,它并不是为这种情况设计的。 GTD的作用原理 做任何事,都遵循客观的五个步骤:收集、判断、整理、复查、执行。以「家中请客设宴」为例: 收集:询问有几位客人赴约,分别喜欢吃什么。 判断:判断客人的喜好,哪些能满足,哪些不能满足,需要多少份食物。 整理:记下准备做的菜,准备买的食材。 复查:检查还有何遗漏之处。 执行:设宴之日,按预想好的操作即可。 GTD理论认为,人的精力有限,一旦脑力跟不上,就会混乱,可通过合理分配脑力以优化五个步骤:前四步准备充分,第五步傻瓜执行。 GTD则要求忘记前因后果,因为早已用纸笔或软件记录。 GTD理论认为,前期充分准备,执行便可心无旁骛,更轻松,也更专注,提高效率是自然之事。 五个步骤的优化方法 收集:设置生肉库 你需要一个生肉库来代替大脑记忆,将所有待处理的信息记录其中。其他GTD的文章,会称之为工作篮、收件箱等。但我觉得生肉库更形象,因为收集的全是原始信息,像没字幕的原版片,是生肉,待加工。 五步骤中的第一步:收集 生肉库可实体可虚拟。存放促销单的盒子、记事本,这是实体生肉库。手机上的APP、电脑文件夹、邮件收件箱等,这是虚拟生肉库。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1-2个生肉库,勿多勿少,适用最好。 不仅仅把“准备做的事”记入生肉库,而是记入一切待处理的信息。这和其他待办清单有很大区别。 收集阶段如何避免崩坏 所有信息统统放入生肉库,一个不落。如果生肉库中只是部分信息,你就无法完全依赖它,你知道他不完整,还需要用脑记。如此一来,变成两头兼顾,搞得更为费脑而不是省脑。 领导让你采购5样商品,你在清单上记了3样。你无法对照清单买完就走,只能在超市里拼命回想。当你一旦想起,会直奔货架,若再掏出纸笔完善购物清单,明显多此一举。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用GTD觉得更麻烦,而不是更轻松。 不要超过2秒。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单条收集时间超过2秒,代表收集方法太麻烦,麻烦的事定不能长久。请避免以下三种情况: 不合理的生肉库:扫码送红包的促销单,放盒子里即可,不用拍成照片存印象笔记。 做多余的事:常见于用APP做生肉库。周三14点开会,如此记录即可。不用设定时间提醒,分类,标注重点等等。这是后面的事,不要在收集阶段做。 执念:常见于手账控。记个信息要画花,要贴纸,要换颜色,不然对不起美美的手账。热情一过就懒的搞。 定期清空生肉库。 注意是清空不是清理。生肉库必须定期空无一物,我为了避免堆积每日清空。但这的清空不代表完成,而是把“生肉”从生肉库里移出,进入下一环节。 判断:为“生肉”打标签 收集的后一步是判断。所谓判断,是指对“生肉”作定性。定性的方法是依次提问,再根据答案给“生肉”打标签。 收集阶段要求不超过2秒,原始信息基本一扫而过。为了正确判断,有必要再次阅读,看清楚后进入Q2。 Q1: 这是什么? 收集阶段要求不超过2秒,原始信息基本一扫而过。为了正确判断,有必要再次阅读,看清楚后进入Q2。 Q2: 现阶段是否执行?...

February 12, 2024 · 3 分钟 · 555 字 · 熊鑫伟,我

对开源商业化的思考 & 全球流量大会(GTC)学习以及总结

引言:深圳福田会展中心的全球视野 2023年12月6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GTC 2023 全球流量大会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盛会汇集了来自全球的技术精英,共同探索互联网行业的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身为参与者,我有幸深入这场融合科技与商业的交流盛会,特别是“聚焦开源,扩展出海新领航”这一议题,让我收获颇丰,印象深刻。 大会聚焦于全球化的多元话题,包括出海市场的选择、广告推广策略等,与我此前参加的专注于日本市场出海活动的公司非常相似。然而,这次大会让我首次深入接触开源社区,不仅结识了众多开源界的领袖和布道者,也与许多杰出的开发者交流了心得。通过这些交流,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还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在这篇博客中,我将对这次独特的经历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分享我在开源和全球化交汇中的洞见和学习。 对于 OpenIM 来说,我们现阶段正在全力准备奔向海外市场,希望打开国界,将 OpenIM 好用而且免费的开源核心功能贡献给全世界开发者。 开源项目天生就是分布式协作的,这是一种松散的结构。以 OpenIM 的开发者为例,我们现在有很多贡献者,开发者,虽然社区有双周会,但是还是很难和人或者同事有深层次的交流。 但对于开源商业公司而言,并不能简单的使用这种远程工作模式。在商业公司中,协作会更加的密切,而且对时效性的要求更高,当面沟通更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这是远程工作难以替代的。当然,远程工作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吸引全球的人才。 所以,开源商业公司采用远程协作并没有问题,但一定要保证沟通的足够充分,拉平信息: 要视频沟通,文字只作为最终的记录。视频是沟通过程中信息丢失比较少的方式,是远程工作交流的首选方式。千万不要用文字来讨论非技术问题,这会带来巨大的信息差和误解。 保证沟通的尊重和善意。在开源项目中,大家因为没有雇佣关系,都是无偿做贡献,所以在异步沟通时特别强调尊重和善意;而在商业公司的远程办公时,因为缺少同事之间的沟通、吐槽和心理按摩,就更要注意沟通的尊重。 定期线下见面,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另外一点,长期的远程协作,对于参与的工程师来说,除了需要很高的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要求外,也要注意工作和生活的隔离,保持正常的社交活动和运动健身,否则很容易与社会脱节。 之前和 Apache APISIX 的某个小姐姐聊天,她说的一句话感触很深。也有很多适应不了远程工作的同事一一离去,这也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达尔文法则。 关于 OpenIM 的远程工作,以及企业的文化,强烈推荐阅读下面的博客: Englist Version 中文版本 出海挑战: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全球化之旅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全球化道路上的探索充满挑战与机遇。从初涉海外市场的尝试到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求生存,它们不断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增长点。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超越传统的商业模式,适应多元文化和不同的市场需求。 首先,来到了第一个话题,为什么要去做海外社区? 和很多的开源社区的布道者和专家沟通交流,然后反思,我深信建立一个活跃的海外社区是开源项目成功的关键。在全球化的今天,开源不仅是关于代码的分享,更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交流。通过建立海外社区,我们不仅能将技术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还能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和创新。 人性化地讲,建立海外社区意味着建立更广泛的连接和共鸣。每一位开源贡献者,不论身处何地,都希望他们的声音被听见,他们的贡献被认可。海外社区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开发者能够参与到项目中来,分享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经验。这种多元化的参与不仅丰富了项目本身,还激发了更多创新的火花。 同时,海外社区的建立也是对开源精神的一种致敬。开源精神强调的是开放、协作和共享,而这些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通用的。当我们向海外扩展时,我们不仅在分享代码,更在传播这种包容和合作的精神。 此外,对于开源项目而言,海外社区的建立还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和使用场景。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用户对技术的需求和应用方式可能截然不同。这些多样性的输入是项目发展不可或缺的,它们有助于项目更全面地成长,更好地服务于全球用户。 我从大一开始接触 Github ,这个成功打开我通往未来的钥匙。 从2020年左右我开始接触开源,觉得开源比业务代码更有意义。因为开源不仅有技术积累,而且能把你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一起成长,所以开源对程序员来说是一个双赢的事。 最开始的时候,我通过学习做笔记,分享笔记到 GitHub ,到后面做项目,参与到一些顶级的开源项目中来,然后慢慢的追求精益。整个过程,我很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成长。 甚至我的代码,就像 Git 或者 区块链的默克尔树结构,一步步的串起来记录,每当一个时间段,看到以前的 PR ,满满的都是回忆和尴尬 … 同样,我也是一个云原生的爱好者。 在如今这个时代,开源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的潮流,尤其是在云原生的领域。以微软为例,他们在 Github 上的开源项目贡献位居全球前列,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开源的全面拥抱。在云原生时代,如果你不拥抱开源,不利用开源组件去构建和优化你的核心系统,很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后。云原生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企业和开发者必须快速适应新技术和方法论,而开源社区正是这种创新和合作的孵化器。在这个时代,开源不仅仅是技术选择,更是一种必要的战略思维。 开源社区国际化选择:第一站,启航 美国:开源发展的领头羊 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开发者社区,拥有超过2000万的开发者,过去一年增长了21%。美国的开源社区历史悠久且成熟,是全球开源活动的重要推动者。 亚太地区:快速增长的新星 亚太地区,尤其是印度、日本和新加坡,正经历着显著的开源社区增长。印度的开发者社区增长尤为显著,预计到2027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 非洲:充满潜力的新兴市场 非洲各地区,尤其是尼日利亚、加纳和肯尼亚,也在迅速发展成为技术公司的新兴枢纽。这些地区的开发者数量每年都在显著增长。 南美洲:稳健增长的活跃区域 南美洲的开发者社区,特别是在阿根廷和巴西,也在持续增长,与亚太和非洲的增长速度相仿。 欧洲:稳定增长的成熟市场 欧洲的开源社区虽然增长速度较美国慢,但在西班牙、德国和英国等国家仍保持稳定增长。...

December 7, 2023 · 3 分钟 · 477 字 · 熊鑫伟,我

一份完整的开源贡献指南(提供给第一次踏入开源伙伴秘籍)

任务分配 time:Within a week 完成 first contribute,目的:了解开源项目的贡献流程 完成 sealos 开发环境构建 了解 kuberentes 基本使用,核心概念,核心组件的作用 基本使用: 创建 一个 pod 并理解什么是 pod 创建一个 deployment 理解 deployment 与 pod 的关系 创建一个 configmap, 理解挂载配置文件给 pod 创建一个 service,通过 service 在集群内访问 pod 核心概念,核心组件的作用: kubectl apiserver controller-manager scheduler kubelet kube-proxy etcd 这些组件分别是做什么的 可以用一个 kubectl apply 一个 deployment 这些组件分别做了哪些事来梳理整个流程 🚸 next time:会分配一个具体的任务以及介绍 sealos 源码架构。 资源🗓️ 参考资料:...

September 16, 2023 · 6 分钟 · 1104 字 · 熊鑫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