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前瞻:我的2023年度总结报告

我的 2023 年度总结 2023 很快就要过去了,转眼间大学生活只剩下最后半年了,我一个朋友说过,工作的越久越是觉得:*可怕的不是你失去了工作的激情,而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一年经历了很多,接触了很多人,遇到过很多事情,慢慢的对自己的三观有种雏形。很喜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从中找到自己的状态。我喜欢挑战,无论是工作还是业余爱好(爬山,骑车 …)我似乎已经成功地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前四个级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我目前所处的阶段很可能是自我实现需求。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马斯洛的理论是分层的,但实际上人的需求可能不会那么线性或固定。例如,即使一个人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阶段,他们仍可能在不同时间遇到其他层次的需求。例如,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工作或遭遇经济困难,他们可能会重新关注安全需求,比如财务安全和稳定。同样,如果一个人经历了亲密关系的结束或社交网络的变化,他们可能会重新感受到对社交需求的渴望。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像是在生病或饥饿时,我们的注意力可能会暂时从更高层次的需求,如自我实现,转移到生理需求上。 我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人们可能在不同时间点上侧重于不同的需求层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个人发展上有所倒退。相反,这是一个自然的、动态的过程,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面对挑战和变化时,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需求焦点,是适应和个人成长的一部分。所以,顺其自然,把握节奏,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是我的成长生存名言。 户外很大一个程度上,放松了我的思想,让我能站在一个局外的角度看待整个棋局。纵穿整个成长的周期,我们就像是深处在一个棋局上,每一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但却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今年有一种冲劲,很讨厌温水煮青蛙的生活,以及安于现状的人生,偶尔出现一点点的 idea,或者是灵光一闪,偶然间有一个冲动想自己创业做下去。这些想法也被我一点点的记录在本子上,我总觉得以后可能有机会会翻起,那时候会孤注一掷的去做。处在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求的层级上,渴望做出自己的事业。事业和工作,事业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而工作指在长时间内做着重复的一系列动作或事情。很明显,我们都知道,如果人生是一个游戏,那么后者的角色就是一个 NPC,做的永远都是重复,没有任何价值的增效的工作,不利于个人成长,对社会的进步也是微乎其微。做事业和做生意也是有所区别的,生意是以短期赚钱为导向,事业是以人生高度为导向。 在重庆游玩的时候,也是和一个非常厉害的创业前辈交流过(经历和认知,文化水平卓越),明白了,对于以赚钱为驱动,那么就是在做生意;如果是以梦想,热爱,坚持为驱动,那么就是真正的做事业,赚钱,只是这个过程中的水到渠成。作为一个螺丝钉,在一线上工作,尽管象棋中的兵看似不起眼,但它们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在创业中,前线员工(开发、测试、运维)和日常运营团队就像这些兵,他们执行日常任务,是企业运行的基石。但是,如果只是做士兵,那么当然可以安于现状,但是,如果你期望做出自己的事业来,那么当然是不够的,只专注于日常的业务操作而没有更广阔的视野,可能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会。你还需要跳跃出你的思维和格局,要结合象的远见、马的创新思维和车的执行力。这意味着你需要能够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象)、灵活地应对突发情况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马),以及直接推动业务前进(车)。甚至是要有战略性思维,如果是作为企业的战略领导者,类似于象棋中的国王。具备全局视角,设定公司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方向。虽然国王在棋盘上的移动有限,但却是游戏的核心。同样,作为创业者,我们可能不会直接参与每一个细节,但是,作为决策者的的决策和愿景对公司至关重要。从此,无论是工作中还是项目中,我常常是将自己带入到棋盘中的各个角色,去认真感受棋局以及每个角色的变化。 在职业生涯中,遇到面试官反问的环节,我比较喜欢询问的几句话: 在您看来,员工为什么选择留在这家公司?他们对工作最热情的方面是什么? 您为什么要选择这家公司,您个人在这里工作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您认为同事们最看重公司的哪些方面? 您能描述一下这里的工作环境吗?员工通常是怎样描述他们在这里的工作体验的? 您作为老板,能告诉我您的创业经历吗,为什么要选择创业,创业意味着什么? 您能分享一下公司领导的领导风格吗?他们是如何激励团队和推动创新的? 这些问题潜在的可以帮助你了解员工和老板的工作状态,思想。 在中国传统教育框架体系中,成功的定义是,拥有自己的事业。当然在课本上也并非如此,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总之,我们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在简易的成功学中,成功的定义是:*天赋,努力和运气* 。用我们平常 code 的思维理解,三者中或只有 努力 是可以读写操作的,而天赋和运气都是可读的,但并不能写操作。所以,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的人来说,都是 “尽人事,听天命” 的状态。记得有首励志的歌这么说的:你尽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 。 于是,这就是今年形成的思想,勇敢的去做,不要怕失去,努力也是一种投资,就像二级市场的 K 线图一样,有涨有跌。拿三种曲线举例,第一条曲线前期曲曲折折,突然在一个转折点扶摇而上,直冲云霄;第二条曲线前期曲曲折折,后期也是曲曲折折,不上不下;第三条曲线前期也是曲曲折折,突然一个转折点暴跌,坠入低谷;我们大部分人都渴望走第一条曲线的道路,但是,前期的曲曲折折,是否会迎来某一个转折点,没有人知道。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停滞不前,甚至是跌宕起伏,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稳定可以是成长和自我反思的机会,也可能是积蓄能量、准备下一次跳跃的阶段。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惧怕失去,将努力视为一种投资,是通向成长和成功的关键。生活和职业道路有其起伏,这些在儒家思想中可见,对待得与失、荣与辱、成与败等等,乃至人生的吉凶祸福,人们应注重“求诸己”,不假外力,更不应怨天尤人。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这些起伏,以及我们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接下来以下面的几个议题快速的对自己做年度总结: 首先,专业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我的专业名片,github 地址 Github 的贡献的小绿点: 我的 gihtub 2023 徽章: 一、开源项目贡献 以 github 代表为例,今年的 ossinsight 表现: 项目参与: 2023 年主要参与的开源项目: openim, 参加了阿里的开源项目 sealer,网易的 gitops 项目 horizon,贡献了 kubernetes 项目、k8sgpt。提出了基于 AI和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客服 openkf …… 技术成长:...

December 31, 2023 · 2 分钟 · 263 字 · 熊鑫伟,我

脑友好型英语学习策略:工具与技巧解析

调研大量的资料后总结出背单词和学习口语的方法 从小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父母眼中的笨孩子。对于双眼满眼都是三好学生的班主任,眼中容不下我这样一个不出众的学生。我一直在认识和救赎自己的路上,不断地探索者,为什么别人背单词那么快,为什么网上所有的学习方法在我这里失效了,为什么所有人都认为是我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根据能不能爬树来判断一条鱼的能力,那你一生都会认为它是愚蠢的。”其实,每个人都是天才,只看能否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 于是,我来到了救赎之路,如何解决自己的学习英语艰难,自己背单词辛苦无效果,甚至是如何解决自己的笨拙口语问题,甚至为自己以后学习英语设定合理的计划。 我通过互联网不断地学习,追究人大脑记忆单词,以及后面检索查询单词的整个过程,打通整个原理层,这个过程中我调研了大量的维基百科,以及外网的一些文章,总结出来这篇方法,所有的参考链接放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我自己是一个从小收到不断地打击和自我怀疑以及极度抑郁过的人,我希望我收到的伤害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可以为其他人作为遮雨伞,希望帮助到更多的人。 文章中尽可能的少涉及到专业术语,站在我的角度很多高中生物学到的知识就直接贴出来了,一些复杂的名词我会详细解释清楚,遇到不懂的可以去 google.com 找到。 大脑与学习 首先,理解大脑是如何处理和记忆信息的至关重要。当我们学习新单词时,大脑的海马区域活跃起来,帮助我们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重复和练习可以强化这些记忆痕迹,使学习更加牢固。 记忆(Memory)是神经系统存储过往经验的能力,关于记忆的研究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有相当多种分类,主要因环境、时间和知觉来分。 这次过年回家,伯母患上了 阿兹海默病,表现出来的是症状就是逐渐不记得,或者是忘记了周边的人和物。在阿兹海默病中,海马体是首先受到损伤的区域(海马体会肿大):表现症状为记忆力衰退以及方向知觉的丧失。大脑缺氧(缺氧症)以及脑炎等也可导致海马损伤。在动物解剖中,海马体属于脑的演化过程中最古老的一部分。来源于原皮质的海马体在灵长类以及海洋生物中的鲸类中尤为明显。虽然如此,与进化树上相对年轻的大脑皮层相比,灵长类动物尤其是人类的海马体在端脑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相对新皮质的发展,海马体的增长在灵长类动物中的重要作用是使得其脑容量显著增长。 基于现在我们对于记忆形成机制的认识,广为接受的模型将记忆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编码:获得资讯并加以处理和组合。 储存:将组合整理过的资讯做永久纪录 检索:将被储存的资讯取出,回应一些暗示和事件。 记忆系统的三个阶段就像一条流水线一样,将进入的刺激资讯流转变为能够被存储和回忆的有意义模式。这个三阶段模型最早是由理查德·阿特金森(Richard Atkinson)和理查德·谢弗林(Richard Shiffrin)于1968年提出的,该模型在一定的加工和修改后被广泛接受。 按照新的记忆产生的时间长短,目前将记忆分为工作记忆(以前也称之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按照记忆的内容特性,研究者又将其分为两类,分别是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可以意识到的过往经历,有时也被称为陈述性记忆。内隐记忆包括我们的运动能力,行为习惯这一类,是我们没有意识,但又确实是因过往经验影响而产生的。一般看法是,能长期存在的外显记忆是被存储在大脑皮层中的,不过其产生却绝对依赖脑中一个被称为海马体的结构。然而关于记忆存储位置的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目前还缺乏强有力的直接证据。但是有些类型的记忆是在其他位置被储存的-如运动模式,行走,游泳和骑自行车-它们可以被储存在小脑或脊髓。 感官记忆 ↓ 工作记忆 (短期记忆) ↓ 长期记忆 ↙ ↘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程序记忆) (可述记忆) ↙ ↘ 语义记忆 情节记忆 这个图表通过箭头方向展示了记忆从感官记忆流向工作记忆,再从工作记忆流向长期记忆的过程。同时,长期记忆被分为内隐记忆(程序记忆)和外显记忆(可述记忆),其中外显记忆进一步被细分为 语义记忆 和 情节记忆。希望这个简化的表示方法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展示记忆系统的结构。 记忆的过程 下面有四种记忆过程: 学习/编码 = 吸收新的资讯进入长期记忆 储存 = 通过有规律的读取达到储存重要资讯的目的 回忆/读取 = 整理记忆的内容 遗忘 = 记忆资讯的丢失或是因资讯间的竞争而导致的读取失败 与记忆有关的解剖结构 与语言不同,脑部并没有特定局限的记忆中心区域专司记忆一职。但人们还是能够找到与记忆有关的解剖结构。 寻找记忆的痕迹(engram),其与记忆相关的几个主要的大脑组织是: 小脑,主要负责程序性记忆,这种记忆主要靠后天的重复,以及制约 (古典制约、操作制约) 相关之记忆。 纹状体,是前脑的一个复杂结构,是形成制约的基础。 大脑皮层,负责感觉记忆以及感觉间的关联记忆。 杏仁核,负责情绪记忆。 海马回,负责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神经元 神经元(英语:neuron)又名神经细胞(nerve cell),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执行神经功能活动的一大类高度分化细胞,由胞体和胞突(树突和轴突)组成,属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大致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三类。...

February 16, 2024 · 2 分钟 · 388 字 · 熊鑫伟,我

GTD与四象限法则实践

GTD 和 四象限法则实践 过年的时间,有很多时候都在思考,一年的成长中,除去很多的优点,还发现了很多的缺点,其中总结缺点有下面的一些: 不会主动的去思考所做事情的优先级 自己更擅长主动解决事情 不够专注去完成某一个TODO 每次当我回顾自己所做的事情时,虽然数量众多,但总感觉缺少清晰的判断和深思熟虑。有时候,我可能会因为某个任务在那一刻看起来很重要,或者出于条件反射而去做,而没有真正地评估其优先级或重要性。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也让我错过了深入思考和策划的机会,这是我在未来一年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甚至是 GTD。若你是效率控,必定久仰GTD大名,它算的上时间管理界的逼格代表。但是复杂难懂,不好上手。 这篇文章,我将会从之前学过的 GTD 知识,以及自己的部分实践和思考,总结出来的 GTD 模式,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以及四象限。 GTD 是什么 既然想用GTD,那得知道它有何用。时间管理、提高效率,一提GTD就这两词。显然,这两词太抽象。多数人认为,GTD能充分利用一天时间做更多事,部分人认为GTD能治疗拖延症,更有人把GTD作为提醒器,对抗遗忘。 这些确为GTD所及之事,但非核心卖点。Kindle能压泡面,但便携阅读和护眼才是它的核心卖点。用就要用它的核心卖点,否则会显得本末倒置。没有人为了压泡面买Kindle,不是吗? GTD的核心卖点是节省脑力。有些人事多人忙,一天还没过完,精力已耗竭,打不起精神完成更多工作。David Allen 认为用大脑来记忆是浪费,完全可用第三方纸笔或软件等代替,待需处理此事之时,再进入大脑,而非一直盘踞在脑海中。心无旁骛能提高当下效率,还可节省精力,应付更多工作。 由此可见,GTD的前提是“你很忙”。假如你不忙,只是时间利用率不高,爱拖延,爱磨蹭,GTD不是不能用,但也要明白,它并不是为这种情况设计的。 GTD的作用原理 做任何事,都遵循客观的五个步骤:收集、判断、整理、复查、执行。以「家中请客设宴」为例: 收集:询问有几位客人赴约,分别喜欢吃什么。 判断:判断客人的喜好,哪些能满足,哪些不能满足,需要多少份食物。 整理:记下准备做的菜,准备买的食材。 复查:检查还有何遗漏之处。 执行:设宴之日,按预想好的操作即可。 GTD理论认为,人的精力有限,一旦脑力跟不上,就会混乱,可通过合理分配脑力以优化五个步骤:前四步准备充分,第五步傻瓜执行。 GTD则要求忘记前因后果,因为早已用纸笔或软件记录。 GTD理论认为,前期充分准备,执行便可心无旁骛,更轻松,也更专注,提高效率是自然之事。 五个步骤的优化方法 收集:设置生肉库 你需要一个生肉库来代替大脑记忆,将所有待处理的信息记录其中。其他GTD的文章,会称之为工作篮、收件箱等。但我觉得生肉库更形象,因为收集的全是原始信息,像没字幕的原版片,是生肉,待加工。 五步骤中的第一步:收集 生肉库可实体可虚拟。存放促销单的盒子、记事本,这是实体生肉库。手机上的APP、电脑文件夹、邮件收件箱等,这是虚拟生肉库。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1-2个生肉库,勿多勿少,适用最好。 不仅仅把“准备做的事”记入生肉库,而是记入一切待处理的信息。这和其他待办清单有很大区别。 收集阶段如何避免崩坏 所有信息统统放入生肉库,一个不落。如果生肉库中只是部分信息,你就无法完全依赖它,你知道他不完整,还需要用脑记。如此一来,变成两头兼顾,搞得更为费脑而不是省脑。 领导让你采购5样商品,你在清单上记了3样。你无法对照清单买完就走,只能在超市里拼命回想。当你一旦想起,会直奔货架,若再掏出纸笔完善购物清单,明显多此一举。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用GTD觉得更麻烦,而不是更轻松。 不要超过2秒。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单条收集时间超过2秒,代表收集方法太麻烦,麻烦的事定不能长久。请避免以下三种情况: 不合理的生肉库:扫码送红包的促销单,放盒子里即可,不用拍成照片存印象笔记。 做多余的事:常见于用APP做生肉库。周三14点开会,如此记录即可。不用设定时间提醒,分类,标注重点等等。这是后面的事,不要在收集阶段做。 执念:常见于手账控。记个信息要画花,要贴纸,要换颜色,不然对不起美美的手账。热情一过就懒的搞。 定期清空生肉库。 注意是清空不是清理。生肉库必须定期空无一物,我为了避免堆积每日清空。但这的清空不代表完成,而是把“生肉”从生肉库里移出,进入下一环节。 判断:为“生肉”打标签 收集的后一步是判断。所谓判断,是指对“生肉”作定性。定性的方法是依次提问,再根据答案给“生肉”打标签。 收集阶段要求不超过2秒,原始信息基本一扫而过。为了正确判断,有必要再次阅读,看清楚后进入Q2。 Q1: 这是什么? 收集阶段要求不超过2秒,原始信息基本一扫而过。为了正确判断,有必要再次阅读,看清楚后进入Q2。 Q2: 现阶段是否执行?...

February 12, 2024 · 3 分钟 · 555 字 · 熊鑫伟,我